水利工程御洪灾:能否一劳永逸?
发布时间: 2010-08-10发布部门:湖南水电学会所在位置:行业新闻 浏览次数: 171
(2010-8-10 8:37:49) 来自 科学时报 |
|
|
“人们常质疑国家年年修水利,为什么水灾仍不断?应该想一想,如果没有几十年的水利建设,今天将会是什么悲惨局面?”
三峡工程、小水电、中小河流防洪减灾标准……
2010年的洪灾,再次让水利工程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
随着抗洪行动的不断深入,对于水利工程所发挥的作用,人们也有了或褒或贬的声音。到底该怎样看待水利工程和防灾减灾的关系?今年的洪灾将对我国今后的水利工程建设带来怎样的影响?
为何年年修水利,水灾仍不断
“人们常质疑国家年年修水利,为什么水灾仍不断?应该想一想,如果没有几十年的水利建设,今天将会是什么悲惨局面?”潘家铮,这位年逾八旬的两院院士一见到《科学时报》记者,就谈起了自己对水利工程建设和防灾减灾的看法。
面对江河咆哮、堤坝溃决的场景,人们总会不自觉地抱有一种期待:能否通过兴修水利,毕其功于一役,彻底消除水患?对此,从上世纪50年代起就投身于我国水利事业的潘家铮坦承,科学地修建水利工程确实可以减轻灾害,但在灾害面前,想一劳永逸和毫无损失是不现实,也是不可能的。
他指出,这与预测预报的精准度有很大关系。“洪灾是由于非常不利的气象条件造成的巨大自然灾害。一个流域、一个地区在两三天的时间内把全年的雨量都倾泻下来,必然造成灾害。应该承认,目前人们对重大自然灾害,例如特大地震、极端气象变化等还不能作出正确和长期的预测预报,更不要说进行控制了”。
正是基于这样的原因,潘家铮认为,虽然水利工程的确能对防洪减灾发挥重大作用,通过修建江河大堤、水库和分洪区,科学地泄、拦、分,可以将洪灾损失减到最低程度,但不可能完全消除灾害。如果违反客观规律办事,甚至会加剧灾害。
雨洪利用的关键
中国是一个缺水严重的国家。淡水资源总量虽然占全球水资源的6%,居世界第四位,但人均只有2200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美国的1/5,在世界名列121位,是全球13个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
不过,目前的现状却是,旱灾和洪灾并存,前者往往更多见、更严重。因此,对于水利工程而言,现在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雨洪利用”,将“洪水资源化”。
“现在,在汛期,许多水利枢纽既要腾空水库,准备应付可能到来的特大洪水,又想多蓄一点水供枯水期用,由此形成了尖锐矛盾。”潘家铮认为,解决这一矛盾的关键是提高对气象和水情的预测预报精度,延长预报期,进行优化调度,包括水库群的联调,使在满足防洪要求的前提下,兼顾枯水期的需水问题。“这方面我们已经取得了一定成就,但还远远不够。”
我国水利水电工程领域的另一位权威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厚群以三峡水库为例,向《科学时报》记者解释了水利工程是如何利用洪水资源的。“三峡水库的正常蓄水位为175米,而其防洪限制水位则是145米,也就是说,它有221亿立方米的容量是防洪库容。在洪水到来时,水库就会利用这部分库容拦蓄洪水,并尽可能将之留到洪水过后加以利用。”
不过,在陈厚群看来,防洪是第一要务,只能以此为前提,再考虑如何充分发挥水利工程的综合效益。
大工程还是小水电
7月28日上午8时,长江入汛以来第二轮洪峰以每秒5.6万立方米的流量抵达三峡大坝。三峡一天之内拦洪近10亿立方米。
此前,7月20日上午8时,长江上游洪峰以每秒近7万立方米的流量抵达三峡。这是三峡大坝建成以后遭遇的最大洪峰,超过1954年和1998年长江上游洪峰最高值。在此次洪水期间,三峡拦蓄洪水总量达76.1亿立方米,相当于一个半荆江分洪区容量。
据长江防总介绍,正是通过三峡工程的调蓄削减,才使长江中下游河段,特别是沙市和武汉河段未超过警戒水位,避免了10万人上堤巡堤查险,仅此一项就能减少上千万元防汛经费的消耗。
“这次千里荆江能安全无恙,确实是因为三峡工程发挥了理想的防洪作用。”作为三峡工程的主要参与者之一,潘家铮说,“其实,三峡水库是按照应对更大洪水考虑的。上游即使发生了10万立方米每秒以上的历史大洪水,三峡也能确保下游安全。这次只是牛刀小试,从容应对。”
“不过,一旦遇到上述特大洪水,只能确保大堤安全,不可能不成灾,这一点必须说清楚。”潘家铮特意向《科学时报》解释。
鉴于此次三峡工程在防洪方面的优异表现,有人提出,未来应该多建一些这类的大型工程。对此,潘家铮认为,“特大洪水造成的灾害集中而严重,在防洪标准显然不足而又有建库条件的江河上应该继续修建大型工程。”不过,据他估计,这种大型工程可能并不多了。
在陈厚群看来,就兴建大型水利工程而言,生态与移民是两大重要制约因素。只有在与环境友好的前提下,并做好移民安置工作后,才能启动大型工程建设。此外,中国水力资源丰富但分布不平衡,主要集中在西部地区,将来我国水力资源开发也将主要集中于这一区域。
作为一名水利水电工程抗震专家,陈厚群指出,西部地区是我国的地震多发带,如果要在这一区域兴建大坝,如何确保高坝大库的抗震安全也是重要问题。
针对有些人对小水电在今年抗洪救灾中的表现所提出的质疑,潘家铮表示,小水电在防洪减灾中确实较难发挥作用。如果小水电的设计标准较低,施工质量较差,在暴雨中还很有可能发生溃坝,对下游造成次生灾祸。“这点需要引起注意,并有所准备”。
不过,潘家铮和陈厚群均认为,小水电在提供分散能源、满足农村用电方面可以有很好的作用,这一点必须得到充分肯定。为让小水电能充分发挥其积极一面,“小水电的建设,一定要做到有序开发、及时维护”,陈厚群强调。
小水利防洪标准须经科学论证
近日,水利部在总结前期防汛抗洪工作时指出,此次洪灾进一步暴露了我国中小河流防洪标准低、圩垸堤防薄弱环节多等问题。
据了解,此次洪灾引起的主要灾害均发生在中小河流。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与此相对应,因灾死亡的人数有70%到80%也都在中小河流。
“相对于大江大河,中小河流的防洪标准确实较低,维护条件也较差,今后应该有所改进。”潘家铮表示。
不过,潘家铮同时指出,要让所有中小河流的防洪标准都向大江大河看齐,也是不现实和不科学的。因此,这种改进应有选择、有步骤地去做。“具体而言,就是要选择最危险的地段,以及发生灾害后损失最严重的地段,分期、分批地予以加固和维护”。
陈厚群认为,我国中小河流的防洪标准目前确实存在普遍偏低的情况,但提高多少却不是一句话就能解决的。
“提高防洪标准基于我国国民日益增强的安全需求,但提高的程度则有赖于我国的综合国力,尤其取决于国家财政实力。这需要经过科学、全面的论证才能得出结论。”陈厚群说。记者 计红梅
|
|
| |